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温度(高低温,温差)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嘉峪检测网        2024-03-12 08:38

锂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广、循环寿命长和安全可靠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但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可逆反应热、欧姆热、极化热和副反应热,电池的发热量主要受其内阻及充电电流的影响。
 
动力电池是非常“娇贵”的。温度对动力电池整体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用性能、寿命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一般要综合考虑温度对电池性能、寿命和安全的影响以确定电池最优工作范围,并在此温度范围内获得性能和寿命的最佳平衡。普遍认为电池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20℃~30℃,实际项目中需根据电池相关热测试结果,确定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
 
锂电池容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通过测试发现,温度每上升1℃容量就上升原来的0.8%,但温度的升高也会损坏电池,电池循环寿命和容量都会逐渐降低。根据试验,在常温25℃的环境下,如果温度升高6~10℃时,会因为高温增加电池的浮充电电流而导致电池的寿命减少一半。由于过充电量的积累,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
 
锂电池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果电池温度升高,总放电不变,放电深度就会减小。当电池的温度上升到45℃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如果电池在温度高于50℃的环境下充电,酸会加速在蓄电池极板上的腐蚀,而且温度升高会加速电池外壳的老化。
 
温度的变化使得锂电池可用容量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具体参考程度为:-10℃时可用容量为70%,0℃时可用容量为85%,25℃时可用容量为100%。因此,天气变冷电池性能下降为正常现象,当温度降低时,电池放电电压也大幅降低,这样电池在低温放电时就会更快的到达放电截止电压,从而造成低温放电容量明显低于常温容量。
 
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当锂离子电池处于低温状态时,其可用容量减少、充放电功率受限。如果对功率不加以限制,会引起电池内部锂离子的析出,从而引发电池容量不可逆的衰减,并且会给电池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环境温度越低,电池内活性物的活性越低,电解液内阻和粘度越高,离子扩散越难,而且低温下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速度慢,较难嵌入而易于脱出,从而使容量急速下降,因此,低温下使用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有类似感受,锂电池冬天使用时间比夏天短。可见锂电池性能是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对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影响最大。一般锂电池行业的人都知道,锂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是否稳定,温度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素,锂电池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充放电,锂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就有所下降。
 
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锂离子电池低温下的容量并非消失了,而只是无法在正常电压范围(≥3.0V)内全部放出而已,如果可以将放电截止电压继续下延,那就可以将剩余的容量放出。
 
在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与环境温度有关,电极/电解液界面被视为电池的心脏。如果温度下降,电极的反应率也下降,假设电池电压保持恒定,放电电流降低,电池的功率输出也会下降。
 
图1是锂离子电池在不同低温下的放电容量曲线示意图(这里用来表示一般的变化趋势)。跟室温20℃相比,低温-20℃下容量衰减已经比较明显,到-30℃是容量损失更多,-40℃下容量连一半都不到了。
 
 
图1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容量衰减
 
这里看一下影响低温性能的因素。通过对比容量和电解液电导率关系(图2)可以看到,温度越低,电池电解液的电导率越低。当电导率下降之后,溶液传导活性离子的能力就下降,表现为电池内部反应的阻力就会增加(这个阻力在电化学里面用阻抗表示),造成放电能力下降,即容量下降。更进一步,通过测量电池内部各部分(正极、负极、电解液)阻抗可以看到各部分对电池阻抗的影响(图3)。当温度<-10℃左右,正极、负极(图中以石墨为例)的界面阻抗快速增加,而电解液的阻抗大概在-20℃左右之后快速上升,这几个阻抗综合结果就表现为电池阻抗在<-10℃左右快速上升(图中用Li-ion cell表示)。
 
 
图2 不同温度下电池容量和电解液电导率关系
 

 
 
图3 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内部各部分的阻抗大小
 
相对于低温放电,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的表现则更加不尽如人意,在低温充电低于0会增大电池内压并可能时安全阀开启,首先,低温下的充电会快速达到恒压阶段、并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充电容量、同时增加充电时间,不仅如此,锂离子电池在低温充电时,锂离子可能来不及嵌入石墨负极当中,从而析出在负极表面形成金属锂枝晶,这一反应会消耗电池中的可以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并大幅降低电池容量,析出的金属锂枝晶也可能会刺穿隔膜,从而影响安全性能。
 
锂离子电池低温放电容量会降低,但是经过常温充放电后可以恢复,是可逆的容量损失;但是低温充电会造成析锂,是永久性的容量损失。由于低温充电析锂的危害更大,因此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电要比低温放电管控的更严。
 
冬天充电时,室外温度较低,环境低于0℃时,出现电池充电速度下降,甚至可能无法充电,此为正常现象,请将电池放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充电,保证充电效果。
 
高温对电池安全性能影响
锂电池温度太高,超过45℃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这使得它的温度环境成为关注的要点,相对来说,锂电池更容易在高温环境下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对锂电池进行高温性能的测试,并与其常温测试数据相比较。当锂离子电池滥用或误用时,如高温下使用或充电器控制失效,可能会引发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若热量来不及散失而在电池内部迅速积聚,电池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发生剧烈燃烧且发生爆炸。
 
高温下电池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
 
(1)SEI膜的分解:具有保护作用的膜是亚稳态的,在90-120℃会发生分解放热。
 
(2)嵌入锂与电解液的反应:在120℃以上,膜无法隔断负极与电解液的接触,嵌入负极的锂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
 
(3)电解液分解:在高于200℃时发生分解并放热。
 
(4)正极活性材料分解:在氧化状态,正极材料会放热分解并放出氧气,氧气又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或者正极材料直接与电解液反应。
 
(5)嵌入锂与氟化物粘结剂的放热反应。
 
法国著名电池公司Saft曾经通过2Ah圆柱电池(正极材料NCM,使用PVdF粘结剂,负极材料碳,使用CMC/SBR粘结剂)研究了高温对电池性能的的影响,对比了两个电池在不同高温下的情况:
 
B2电池-首先在60℃循环2次,然后在85℃下循环
 
B3电池- 首先在60℃循环2次,然后在120℃下循环
 
从图4可以看到,B2电池在85℃下循环26次之后,容量损失大约7.5%,电池阻抗增加100%;B3电池在120℃下循环25次之后,容量损失大约22%,电池阻抗增加高达1115%。
 

 
 
图4 B2、B3电池在高温下的循环曲线和电池阻抗增加曲线
 
采用图5的模型说明高温120℃下电池正极的变化。在120℃下,部分正极粘结剂PVdF从Part 1区域迁移到正极表面,这造成Part 1区域的粘结剂含量下降,活性材料NMC材料由于粘结剂的缺失,造成了电化学反应的能力下降。在Part 2区域,这部分是正极的主体,粘结剂含量正常,高温影响不大,活性材料可以正常进行反应。
 
 
通过分析负极表面可以看到高温对负极的影响(图6)。图6a是负极的初始状态,在85℃下循环之后,负极表面出现了常见的固体电解质相(图6b负极表面被新生成的物质覆盖,造成表面形貌跟初始形貌的不同,有些小的球形物质。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当温度上升在120℃时,生成了更多的SEI(图6c,负极表面被更多的颗粒覆盖),消耗了更多的活性锂离子,造成了容量的下降。
 
图6 负极表面的形貌变化
 
高温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工作温度过高:一方面使长期处于低电位的阳极还原电解液,造成活性锂离子的损失, 导致电化学性能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温导致阳极还原电解液的副反应增加,反应的无机产物沉积在阳极表面,阻碍锂离子的脱嵌,加速电池的老化。高温下电池副反应增加,如负极表面的SEI 膜会发生分解、破裂或者溶解等,从而导致高温下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锂离子,容量下降较快。
 
AhmadA. Pesaran 研究表明, 当电池工作温度超过40℃后,每增加10℃,电池的循环寿命就会减半。电池组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仓内排列紧密,单体电池产生的热量累积使电池组内部出现温差,导致单体电池衰减速率不同,破坏电池组的同一性,电池组性能降低。
 
电池的温度与充放电电流呈正相关,当小电流充放电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位置在其中间不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位置, 当大电流充放电或极耳结构设计不合理时,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在极耳处。
 
因此,根据动力电池的特性和工作环境合理设计电池散热系统, 不仅可提升整车续航性能, 也可提升整车的安全可靠性。
 
温差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池温差主要分为两种:电池内部温差,表现为电池温度均匀性;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表现为电池温度一致性。
 
内部温差产生原因:一般在低温加热工况或水冷系统高温散热工况,电池模组处于单侧加热或单侧冷却时,因电池单体本身热阻较大,会出现较大内部温差。该温差与电池内部结构和材料组份有关,从热管理系统设计角度较难避免。
 
单体间温差产生原因:电池单体之间温差主要由电池模组布置、电池热管理结构决定,可通过优化热管理设计减小温差。
 
单体内部温差对电池影响
 
电池内部温差过大会造成电池内部阻抗不均、电流分布不均、产热不均,进而影响电池使用性能、加快电池容量衰减,但一般各单体间差异较小,对一致性影响较小。
 
单体间温差对电池影响
 
电池单体间温差过大会造成总成内各电池单体使用性能、容量衰减速率不一致,由于电池组内电池单体串联,任何一个电池单体性能下降、容量衰减都会影响总成的整体表显,因此对电池温度一致性控制显得非常重要。
 
另外,单体间温差对电池会产生持续累积的影响,温度高的单体老化快,产热量更大,更易产生高温。
 
结束语
锂电池种类的不同,其工作温度范围也就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锂电池的性能,严重的甚至可能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有效充电,锂电池环境温度范围应在20-30℃之间,
 
总的来说,影响电池高温、低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电解液的电导率、界面阻抗、SEI膜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影响了电池的性能。一般的来说,提高电池各组分的电导率或者导电性(包括选择导电性更好的活性材料、优化电解液成分、改善负极SEI膜成分、抑制正极表面物质的溶出等),从而降低电池整体的阻抗,对于提升高温、低温性能是有所帮助的。锂离子电池对温度的适应性就跟人体一样,过高、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其发挥最大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定制合适的使用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分享到:

来源:锂电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