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检测案例

差速器疲劳测试时开裂失效分析

嘉峪检测网        2023-11-17 17:32

1、测试背景
 
   某公司进行差速器壳体扭转疲劳实验,实验要求:壳体扭转12W次循环,单边循环不换齿一直做到失效,运行到70575循环时,靠近差壳顶部轴颈的半轴齿轮出现裂纹。
 
   差速器制造工艺流程:毛坯-冷切边-抛丸-钻孔-车内孔-车球面、背锥-热处理-磨内孔-磨球面,材质SAE 8620H,不良品如下图所示。
产品开裂照片
 
2、分析流程或实验方案
 
 
3、测试结果
 
3.1 | 断口分析(SEM)
 
 
小结:
 
   1#-1区域外表面为沿晶形貌,1#-2、2#、3#、4#基材内部为准解理加韧窝形貌,裂纹源位于齿根部外表面,2#部分位置和4#背面区域存在磨损,3#位置存在夹杂物脱落凹坑和残留油污。断口多处存在疲劳特征,样品整体为脆性开裂。
 
3.2 | EDS能谱分析
 
(边缘、芯部)
  EDS成分分析区域
 
成分分析结果见下表(wt%)
 
小结:
 
  位置1表面沿晶形貌成分未发现明显异常,位置2芯部区域可能为夹杂物或夹杂物脱落后留下孔洞以及油污。
 
3.3 | EDS能谱分析
 
(截面)
  EDS成分分析区域
 
成分分析结果见下表(wt%)
 
小结:
 
  对疏松位置和扩展裂纹内进行EDS分析,疏松位置可能存在渗入的油污和夹杂物。
 
3.4 | 样品材质分析
 
小结:
 
  成分结果表明,工件符合8620H规格。
 
3.5 | 维氏硬度分析
 
小结:
 
  芯部硬度符合客户提供的规格要求。
 
3.6 | 夹杂物+金相组织分析
 
小结:
 
  测试位置夹杂物评级约为D类球类氧化物2.5级,未见其他夹杂物。抛光态下齿轮表面较为疏松存在微裂纹和沿晶扩展裂纹,疏松位置和扩展裂纹位置存在疑似夹杂物。样品表面为渗碳组织,表面为针状马氏体组织和白色颗粒状碳化物,过渡位置为马氏体和沿晶界分布的托氏体组织,芯部组织为马氏体组织和少量铁素体组织。
 
4、分析讨论
 
1.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时,会使应力集中,导致疲劳开裂;
 
2.材料内部较多的夹杂物,循环载荷作用时,产生较多微裂纹;
 
5、结论
 
   样品表面较粗糙且存在微裂纹,非金属夹杂氧化物较多,且样品为渗碳件,在疲劳测试中易在齿根部表面造成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疲劳寿命,导致样品发生脆性开裂。
 
6、改善建议
 
建议调整材料工艺,减少非金属夹杂物。
分享到: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