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法规标准

真实世界研究的优势、局限性及常见类型统计分析方法

嘉峪检测网        2023-08-23 12:25

1、概述
 
1.1真实世界数据与证据
 
本指导原则所述真实世界数据是指传统临床试验以外的,从多种来源收集的各种与患者健康状况和/或常规诊疗及保健有关的数据。
 
围绕相关科学问题,综合运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方法技术,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开展的研究统称为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研究通过系统性收集真实世界数据,运用合理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开展前瞻或回顾性研究。
 
真实世界证据指的是,通过分析真实世界数据,形成医疗器械使用、风险/收益相关的临床证据,可能作为有效的科学证据用于监管决策。由于真实世界数据来源不同,数据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并非所有的真实世界数据都能产生有效的真实世界证据。
 
1.2真实世界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比于传统临床试验,一般来说,真实世界研究在现实环境下开展,对纳入患者限定相对更少,样本量可能较大,更可能获得长期临床结局,研究结果的外推性可能较好。真实世界研究可使用多种数据,如医院病历数据、登记数据、医疗保险数据等。
 
真实世界研究还可用于观察罕见严重不良事件,回答罕见疾病诊疗相关问题,评价临床结局在不同人群、不同医疗环境、不同使用方法之间的差异等。真实世界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但不限于,真实世界数据来源众多,数据质量有待评价;真实世界研究通常存在较多的偏倚和混杂(包括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等),研究结论可能存在挑战。
 
2、常见真实世界数据来源
 
常见的真实世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登记数据、医院病历数据、区域健康医疗数据、医疗保险数据、健康档案、公共监测数据、患者自报数据、移动设备产生的数据等。此外,真实世界数据还可包括在医疗器械生产、销售、运输、存储、安装、使用、维护、退市、处置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验收报告、维修报告、使用者反馈、使用环境、校准记录、运行日志、影像原始数据等)。
 
真实世界数据依其来源及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2.1产生于健康医疗服务的提供和付费过程,基于管理目的生成,如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医保数据、健康档案等。
 
2.2基于数据库建立时的研究目的,设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收集模式,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形成并建立的数据资源,如器械登记数据等。
 
3、真实世界数据质量评价
 
良好的真实世界数据质量是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基础,直接影响真实世界研究生成的证据强度。真实世界数据质量评价,在遵循伦理原则,符合法规要求,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需关注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数据的相关性,指的是数据是否可充分回答与研究目的相关的临床问题,包括数据是否涵盖研究人群数据,是否能形成相对统一或标化的千预/暴露,是否可设置可比的对照,是否包含研究所需的结局变量及测量结果,是否可获得混杂因素的相关数据。数据的可靠性,指的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包括采集前确定采集范围、采集变量,制定数据词典、规定采集方法、采集数据的流转方式、储存介质格式等,充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
 
评价真实世界数据质量,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1代表性
 
数据所包含的人群是否涵盖研究的目标人群。
 
3.2完整性
 
数据被收集和获取的程度,即相对于研究目的,数据是否完整,如研究变量的缺失是否影响研究结局的评估,样本量及随访时间是否足以回答研究问题等。
 
3.3准确性
 
数据对患者健康状况、诊疗及保健反映的准确程度,如患者年龄、使用器械、手术类型是否准确。准确性评价包括原始数据记录的准确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如是否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方法,是否核查不同来源数据的准确性等),以及数据治理的恰当性(如是否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治理流程,包括数据安全性处理、数据链接、数据清洗、数据编码、数据结构化、数据传输等,是否核查数据治理算法的正确性)。
 
3.4真实性
 
医疗器械可被唯一标识以及唯一标识被记录的程度,以识别和分析该器械的全部使用过程。
 
3.5一致性
 
数据采集遵循相同的过程和程序的程度,包括统一的数据定义和稳定的病例报告表或版本受控的其他数据收集表。
 
3.6可重复性
 
变量可重复的程度。例如,对同一患者,结局变量测量和分类的一致性。
 
4、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常见类型及统计分析方法
 
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时,应基于具体研究目的,进行策划和设计,遵循伦理原则,符合法规要求,保障数据安全。研究策划包括明确研究问题,确定数据来源及收集方式,以及组建研究团队等。研究设计包括确定设计类型,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识别混杂及偏倚的来源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合理控制,以及事先制定统计分析计划等。
 
4.1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常见类型,真实世界研究设计类型主要分为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
 
1.试验性研究
 
实用性临床试验是在常规或接近常规的临床实践中开展的临床试验,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是实用性临床试验的一种重要类型。
 
实用性临床试验关注干预措施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其研究对象是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应用干预措施的患者群体,可能存在多种合并症;干预措施由于与常规临床实践保持较好一致,从而受干预者技能和经验的影响。因此,研究设计需基于其特点进行全面考虑。
 
实用性临床试验通常选用常规治疗、标准治疗或公认有效的治疗措施作为对照,观察指标通常选择对患者或研究结果的使用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指标,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包括安全性、有效性、治疗依从性、卫生经济等方面,因其注重评价远期结局,随访时间较长,随访频率通常与常规临床随访一致。
 
2.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系列等设计类型。申请人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设计。由于观察性研究更可能出现偏倚及混杂,需预先进行全面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其他
 
在单组试验中,使用真实世界数据作为外部对照,是形成临床证据的一种特殊设计类型。外部对照需充分考虑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如研究人群、临床实践、诊断标准、测量和分类等。
 
4.2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数据以及设计类型,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见附录。试验性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与传统临床试验相似,其统计分析计划包括数据集定义、分析原则与策略、缺失数据处理、分析指标与分析方法、亚组或分层分析、敏感性分析、补充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亦为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观察性研究由于更容易产生偏倚和混杂,数据分析的关键是采用统计分析技术最大限度的控制混杂产生的偏倚,可用的分析技术除传统的分层分析、多变量分析外,还包括倾向性评分等。
 
5、真实世界研究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与审评机构进行沟通交流前,申请人需明确所研究药物的整体临床研发策略,以及选择真实世界研究路径的必要性。申请人首先应明确需要回答的临床问题,其次需要考虑使用真实世界证据是否能够回答面对的临床问题,应从科学、监管、伦理和可操作性方面进行评估。 基于拟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目的及定位,申请人在沟通交流时需对背景信息(如疾病背景、临床需求等)和开展真实世界研究路径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使用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监管决策的具体情形详见《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
 
申请人还应对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包括对目标人群代表性、疗效评价涉及的重要因素、数据获取及其治理/管理、伦理、合规等方面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研究目的并支持监管决策。
 

分享到:

来源:华信医学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