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科研开发

案例分享带你吃透分析中常用的定量方法

嘉峪检测网        2023-01-12 06:26

内标法

 

定义:是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参见内标物条)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公式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色谱内标物要求:

 

(1)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2)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

 

(3)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4)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

 

定量核磁内标选择原则

 

一般选择内标物要有合适的参考特征峰,且与待测组分有较好的分离度;能够完全溶解于所选的氘代试剂,且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性质稳定;内标物的分子量和特征参考峰质子数之比合理,且所选的氢要和待测样品的选的氢适宜。

 

实例:A项目内标法测定量核磁

 

首先选择合适的氘代试剂,实验得出样品在氘代二甲基亚砜里能完全溶清,先打氢谱确定样品氢的化学位移,大概在8.1,8.7,9.4附近。

 

其次选择合适的内标,根据我们现有的内标物以及能完全溶于DMSO的内标以及筛出苯甲酸苄酯,1.3.5三甲氧基苯,2.3.5三氯吡啶,碳酸乙烯酯。

 

最后选择合适氢,已知A项目目标分子式中含有三个苯环上的氢,属于苯基氢。

 

因此我们选择1.3.5-三甲氧基苯作为内标物。已知内标物的特征氢化学位移值在6.1,溶剂峰位置在3.3和2.5,因此从之前打过的氢谱中选择8.1附近的峰作为特征峰,然后再根据分子量和对应氢的个数计算称样量,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目标物含量结果。

 

案例分享带你吃透分析中常用的定量方法

 

外标法

 

 定义:用待测组分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主要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

 

一般对于标准品的选择需要选主成分含量在95%以上的。

 

外标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不需要校正因子,样品中有其他的峰也不影响待测组分的含量测定。缺点是需要标准品STD,且在不同的仪器上走样,结果可能有误差。

 

实例:B项目外标法测主成分含量为例

 

首先选择一个主成分含量为98.9%的成品以0.4mg/ml(峰高800左右)配置成标准品溶液。样品也以同样浓度配置,得到图谱以待测物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得出含量为98.6198%。

 

面积归一法

 

定义:把所有出峰的组分含量之和按100%计,计算个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一般用于考察供试品纯度。

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组分含量的前提是各个有机杂质都出峰、在测定波长下吸收系数都一样(UV检测器),且各个组分的吸收都在线性范围内,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方法。在没有对照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标定样品含量,将用该法测得的含量扣除有机溶剂量(溶残)、水分、无机杂质(炽灼残渣)。

优点:重复性较好,方法简便准确,进样浓度和进样量的变化影响很小。

缺点:用于杂志检查时,杂质响应因子不同,误差大,只能用于粗略考察杂质含量。

计算方法:

Ci% =(mi/m)×100% = fi′Ai/(∑fi′Ai)×100%

式中:Ci%为被测组分i的百分含量。

fi′为被测组分i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Ai为被测组分i的峰面积。

m为被测样品的质量。

mi为被测组分i的质量。

 

自身对照法

 

一般分为加校正因子和不加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物质检测量和色谱响应值的比值,相对校正因子:待测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主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

即以主成分作为对照的内标法,需要提供杂质对照品,测定杂质含量时,可釆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也可建立方法时将测得的校正因子载入质量标准,精密称取待测物对照品和杂质对照品各适量,配制待测杂质校正因子的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按下式计算待测杂质的校正因子。

测量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依法计算各杂质含量。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

案例分享带你吃透分析中常用的定量方法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是最简单的定量方法,也可以认为是峰面积归一化法的特殊形式,如果没有杂质对照品时,可采用本法,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量供试品色谱图上各杂志的峰面积并与对照品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对比计算含量

其使用前提是假定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如杂质与主成分的分子结构相似,响应因子将不会有太大差别。

 
分享到:

来源:研发分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