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如何建立医疗器械生物学等同性?

    还在为医疗器械原材料变更(供应商替换或新增)、工艺变更(灭菌方式改变等)烦恼吗?还在纠结二代产品应该进行哪些生物相容性试验,完成哪些评价内容吗?还在被自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之间的数据表征差异困扰吗?本文将依据GB/T 16886.1-2022、ISO 10993-18:2020和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国食药监械[2007]345号)等指导原则,深度探讨医疗器械材料化学表征支持建立生物

    2022/06/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转化导向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设计:以软骨修复产品为例

    随着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和临床转化正在快速发展。然而,生物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其转化产品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本文试图通过数据和发展历史对比创新和转化两种思维模式,结合研究者、企业、法规和临床专家的观点,以期给研究者一个全面和平衡的认识,从而促进创新和转化的融合。

    2022/06/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14招解决原子吸收技术经典痛点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分析化学领域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分析方法,但是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标准曲线的线性不好、数据不稳定、空白值较高、漂移很大等问题。本文是原子吸收光谱仪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是广大原子吸收光谱仪一线用户的亲身体会和经验积累现整理如下。

    2022/06/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解读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由产品标识和生产标识组成,产品标识是识别注册人/备案人、医疗器械型号规格和包装的唯一代码,是从数据库获取医疗器械相关信息的“关键字”,是唯一标识的必须部分;生产标识包括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信息,包括产品批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等,可与产品标识联合使用,满足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精细化识别和记录的需求。

    2022/07/0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官方答疑

    2022年6月15—6月17日北京市药监局开展了“医疗器械注册新政策培训会”,此次培训主题围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新政策下医疗器械的境内外临床试验设计、数据递交要求及辅助决策类、体外诊断试剂类的临床试验要求等临床试验相关法规进行讲解,会后器审中心老师对学员提出的共性问题分别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答疑,并从审评角度给出相关问题解决的最优路径

    2022/07/1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飞利浦官方回应,550万台呼吸机召回后续

    2021年6月,飞利浦宣布召回数百万台睡眠呼吸暂停和呼吸机。之后,飞利浦呼吸机召回事件不断发酵,数据显示,2021年飞利浦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的呼吸设备数量,已扩大至520万台。远高于最初估计的300万至400万台。在4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飞利浦表示已拨出9.34亿美元来解决召回问题。但业内人士称,目前来看这一金额或将持续增长。

    2022/07/13 更新 分类:监管召回 分享

  • 标准曲线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误区

    分析检测的首要任务是定性和定量,定性可以说是有和无的问题,定量是提供待测物质含量范围的一个过程,这当中包含了任何定性定量都有不确定度的含义。而普遍采用的标准曲线已然是分析检测中的常规工作,本篇内容主要探讨标准曲线使用过程中的难点和误区,结合数据处理版面关于标准曲线的问题交流,以期答疑解惑、共同精进。

    2022/08/0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中可见微粒的分析及控制方法

    经异物检查和数据推断,注射液中的微粒可认为是药液中的酮咯酸与玻璃瓶中迁移出来的钙反应生成的酮咯酸钙,由于酮咯酸钙的生物活性未知,并不能排除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但此类异物的存在,对注射液使用时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故应在药物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给予重视,若在临床使用时发现可见异物,应立即停止使用。此外,应用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对可见异物进行

    2022/08/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江苏省药监局医疗器械UDI重点问题答疑之一

    2022年7月18日至23日全省组织开展2022年“江苏省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了解UDI,小编针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整理与解答,从基础知识、相关法规标准、实施过程及步骤、数据库使用、发码机构、后续应用等方面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UDI体系脉络。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UDI科普问答90条,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2022/08/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中美创新、临床急需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途径

    为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满足危及生命的疾病的医疗需求,使患者能够及时用上安全可靠的创新医疗器械,中美两国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创新和临床急需医疗器械的特别审评审批程序。本文将对中美两国对创新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医疗器械的界定、临床试验数据的判定以及附带条件批准的审评要点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进行比较,为我国制定配套的临床急需器械的认定程序和上市前

    2022/08/1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