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资讯 > 其他

欧盟环保趋势:发展及影响

嘉峪检测网        2015-09-10 22:49

欧盟环保市场持续扩展,潜力优厚,为香港出口商带来机遇,但是欧洲消费者重视成本/效益比率,不会轻信生产商为其产品所作的环保声称,而且欧盟不时修订环保法规,港商必须注意。

虽然经济阴霾未散,但欧洲人并无忽略环保议题,反而大为关注。他们仍爱寻觅廉宜划算的产品,对生产商声称的产品功能半信半疑。无论如何,即使是环保产品,其成本/效益比率仍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而销售商必须证明其产品确有环保价值,才能吸引买家。因此,香港出口商单单提供比普通产品昂贵的环保型号并不足够,还要申领欧盟的环保标签以作证明。
   
香港出口商不但要满足业务伙伴越来越多的守规要求,还须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规定,包括涉及电器及电子设备的废料和有害物质、化学物、节能设计及标准等的条例。为了在欧盟市场保持竞争力,港商应密切留意现行及将会实施的环保产品规定,致力构思可让物料资源循环利用(cradle-to-cradle)的设计,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

欧盟绿意盎然

消费者行为

当世贸成员国开始磋商放宽环保产品贸易之际,欧盟消费者已在个人层面承担责任,购物时多从环保角度考虑。不过,由于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消费者仍爱发掘廉宜产品,虽然不会舍弃环保原则或降低品质要求,但是价格也要划算。香港出口商必须明了欧洲消费者的心理,方能把握绿色消费风气带来的机遇。

欧洲委员会于2013进行调查,以了解欧盟消费者对建立单一环保产品市场的看法。结果显示,约三分之二受访者关注环境问题。他们完全或相当同意,环保产品对环境的损害比其他产品少。大部分(占89%)受访者认为,购买环保产品对环境有利;74%受访者认为环保产品和普通产品一样有效。此外,84%受访者表示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即使如此,调查中只有26%受访者声称经常购买环保产品;相比之下,间中购买环保产品者占54%。没有购买环保产品的受访者较少,占15%。

 

图:欧盟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行为态度
图:欧盟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行为态度
 

 

调查发现,奥地利消费者最具环保意识,93%受访者有购买环保产品;其次是德国人(90%)以及瑞典人(89%)。虽然保加利亚(61%)、马耳他(68%)以及立陶宛(70%)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似乎较低,但大多数受访者还是会购买环保产品。

影响欧盟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的因素值得留意,其中环保产品的成本/效益比率是个重要因素。经常购买环保产品的受访者中,68%同意环保产品物有所值。间中购买环保产品的受访者中,53%认为环保产品物有所值。由于成本是重要因素,调查指出,收窄环保与非环保产品的价格差距,应可增加环保产品的销路。
       
此外,77%受访者表示,假如他们对环保产品的效能有信心,会愿意付出较高价钱购买。由此可见,许多欧洲人并不轻信生产商为其产品所作的环保声称。
   
三分之二受访者表示对环保标签有信心,相信附有环保标签的产品对环境损害较少。相比之下,受访者未必尽信生产商自称环保之言,52%表示大致相信生产商就其产品的环保效能所作的声称,54%说并不信任企业发表的自我环保表现报告。
   
另一方面,55%受访者表示,知道所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不过,59%受访者认为,现时的产品标签没有提供充分资料说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另有32%认为部分产品的标签资料并不清晰。至于应在何处展示产品的环保资料,81%受访者认为应在产品标签展示。

调查结果反映出,欧盟消费者确实需要独立可靠的资讯,在购物时作参考之用。这亦是欧盟环保标签成功的原因之一。欧盟环保标签于1992年面世,属于自愿性质,在欧洲各地通用,适用于纺织品、鞋履、电器、家具、化妆品及清洁用品等。标签上的资料有助消费者了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涉及原材料采集、生产、使用以至处置等不同阶段。附有环保标签的产品都经过独立专家检测,因此消费者大有信心。

企业措施

鉴于消费者环保意识日高,很多欧盟公司已经采取环保措施以回应诉求。此举既有助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竞争优势,亦能显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欧盟大型企业推行环保措施已是普遍现象,中小公司也日益为环境设想,并在绿色产品市场日渐崭露头角。

欧洲委员会于2013年进行的中小企业、资源效益及环保市场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遵守环境法例。活跃于绿色产品市场的受访中小企业,过半有提供具环保特色的产品及服务。有提供环保产品及服务的受访企业,26%从事建造业,24%从事食品饮料业,22%从事电子电动机械设备业,20%来自家具、木及纸制品业,9%来自纺织品、服装及皮革制品业。

 

图:提供环保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按行业划分)
图:提供环保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按行业划分)
 

 

欧盟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者,亦会要求业务伙伴采纳与其环保政策一致的商业守则。举例来说,化工集团巴斯夫(BASF)规定,评选供应商时除了要依据经济准则,亦须考虑这些公司的环保水平。为此,巴斯夫与全球多家化工巨擘发起「共同可持续发展」(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倡议,订立评核供应商的全球标准,目的是建立并发展一个全球供应商参与平台,促使他们以负责任的态度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环保水平。

环保法规

环保法规修订
   
欧盟是环保先锋,一直不断订立法规,为环境及人民健康提供更大保障。不过,这些法规难免会影响在欧盟市场销售的产品。当局定期检讨这些法规,必要时加以修订,因此香港出口商必须留意有关法规的最新发展。
   
近期的主要发展,涵盖《电器及电子设备废料指令》(WEEE指令)、《限制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法规)以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环保设计法例。纳米物料也是欧盟日益关注的范畴。

《电器及电子设备废料指令》
   
欧盟的《电器及电子设备废料指令》(WEEE指令)已经修订,被第2012/19/EU号指令取代。成员国须于2014年2月14日前实施新指令的条文。2014年4月,欧洲委员会刊登业界期待已久的WEEE《常见问题》文件,藉此澄清新指令一些不明确的部分,并为业者提供更多指引,例如在甚么情况下电器及电子设备制造商必须委任授权代表;部件、耗材及电池是否在《电器及电子设备废料指令》的监管范畴内;如何诠释「投放市场」等字眼;电器及电子设备生产商和进口商分别收集该等废料的问题;把旧电器及电子设备付运到成员国境外是否需要证明文件等。《常见问题》并无法律约束力,若有需要欧洲委员会亦会作出修订。

《限制有害物质指令》
   
《限制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的监管对象仍是电器及电子产品。2014年5月20日,欧盟刊登8项新指令,修订《限制有害物质指令》(第2011/65/EU号指令)。指令管制6种新增有害物质,但某些特定用途或可获得豁免。豁免情况载于《限制有害物质指令》附件III及IV。

另一方面,欧洲委员会正在检讨《限制有害物质指令》的限制物质清单,有意在现行6种受限制物质清单加入其他物质。预料欧洲委员会将于短期内采纳限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的议案,并于今年稍后公布。

《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发展,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法规)有关。2014年6月25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公布指引,说明如何评估某种物质是否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被用作中间体,以及如何向国际统一化学品资料库 (IUCLID) 通报中间体注册资料。国际统一化学品资料库是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有关的软件应用系统,用于获取、储存、管理及交换关于化学物质固有及有害特性的资料。
   
指引为中间体的注册者及下游使用者提供支援,有助他们判断所用物质是否符合《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下中间体的定义,以及能否获得宽免,例如放宽注册规定和豁免遵守授权规定。指引列举例子,说明在哪些严格控制环境下使用中间体可获放宽注册规定。
   
此外,欧洲化学品管理局于2014年6月16日宣布,《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的候选物质清单加入了4种高度关注物质。自当日起,向欧盟供应该等物质、含有该等物质的混合物或物品者,须承担法规所定的责任。候选物质清单现时包含155种高度关注物质。
 
环保设计
   
根据监管能源相关产品的欧盟《环保设计指令》(第2009/125/EC号指令),欧洲委员会现正着手制订《2015-2017年环保设计工作计划》。为此,欧洲委员会已展开研究,以筛选出应优先进行环保设计及能源标签立法工作的产品类别。
   
欧洲委员会根据2014年5月及6月公布的两份研究报告草稿,提交一份包含108类产品的清单,日后会从中选出优先产品类别。这些产品类别以应用范畴区分,包括清洁设备、室内环境设备、资讯通讯科技和电讯设备、休闲设备以及食品饮料制作设备。在下一份报告,欧洲委员会将选出最多20类获优先考虑的能源相关产品,并按照资源改善潜力排名。之后,欧洲委员会将加入定量及定质因素以决定排名。最终报告料于2015年1月前公布。

纳米物料
   
最后一项发展和纳米物料有关。欧洲委员会已于2014年8月5日完成谘询工作,藉此了解市场上提供的纳米物料资讯是否充足。欧洲委员会指出,部分纳米物料及相关用途可能潜藏健康和环境风险,因此有需要进行谘询。欧洲委员会提出一些收集纳米物料及相关用途资料的方案,征询业界意见,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对潜在风险。
   
谘询工作通常是立法程序的第一步,欧洲委员会可能在2015年春季前,建议制订欧盟纳米登记制度规例。登记制度一经确立,生产商及进口商便须登记纳米物料的相关资料。不过,登记手续应由纳米物料供应商还是下游使用者办理,尚未清楚。在欧盟规例最终通过前,这是需要商榷的要点之一。

对香港出口商的建议

留意绿色市场最新发展
   
欧盟是全球最具环保意识的地区之一,绿色消费蔚然成风。虽然欧盟消费者重视产品的环保特点,但在选购时亦会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价格,以及产品的环保声称是否可信。因此,香港出口商应该紧贴欧盟环保产品市场的发展,采取适当对策。

迎合消费者的环保诉求

欧盟消费者审慎精明,要满足他们的需要,香港出口商必须注意环保产品的成本/效益比率。港商单单提供比普通产品昂贵的环保型号并不足够,还须证明其产品值得付出较高价钱购买。港商可以凸显其产品的省钱优点,例如耗能产品的能源效益,此举应会是有效的促销策略。同时,港商应善用欧盟环保标签,彰显其产品与别不同的优点,消除欧盟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真实效能的疑虑。

遵守环保法规并留意修订
   
绿色消费逐渐盛行,香港出口商不但要满足越来越多的守规要求,还要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规定,包括涉及电器及电子设备废料、电子设备有害物质、化学物、节能设计及标准等的条例。欧盟监管机构不时收紧现行法例,并推行新例。所以,香港出口商务必留意现行及将会生效的环保产品规定。

物料资源循环利用

真正的环保产品,由设计、生产、包装到运输都符合环保之道,而且在用完或报废后可以循环再造。欧盟的环保法规鼓励制造商从「循环利用」(cradle-to-cradle)的角度构思产品,由开始生产便采取环保措施;材料一经选定,产品能否循环再造即成定局。现在渐多生产商采用可以重新融入环境的材料,例如生物降解及有机材料,这个趋势值得留意。此外,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加入循环利用评估也日益普遍。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


随着循环利用的趋势兴起,港商亦应建立及运用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当中涉及认识使用环保物料的重要性,同时与可靠的环保原材料供应商合作,以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循环再造特性。此外,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规定,港商若具备ISO 14001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向欧盟出口产品时会更顺利,亦可在绿色消费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分享到:

来源:香港贸易发展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