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5Hz~10kHz/25Hz~15kHz电源线与互连线传导发射CE01
1.背景介绍: 口罩最先主要应用于医院(俗称医用口罩)或者粉尘严重的工作领域中劳动者佩戴(劳保口罩),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自身呼吸健康的重视,在雾霾天气或者城市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和道路扬尘等。 雾霾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查看详情>>
1.背景介绍:
口罩最先主要应用于医院(俗称医用口罩)或者粉尘严重的工作领域中劳动者佩戴(劳保口罩),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对自身呼吸健康的重视,在雾霾天气或者城市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和道路扬尘等。
雾霾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对此,我国相继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与《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等一系列相关规章,2014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PM2.5列为一类致癌物质,由此引发了PM2.5防护口罩的连年热销。据《2014-2019年中国口罩市场监测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口罩需求量的年增长速度均高于15%。
2.口罩标准
在防护型口罩标准出台之前,企业生产的日常防护口罩产品一般参照下面标准: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或者依据以上标准制定企业标准。
3.防护型口罩检测标准
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于2016年4月25日发布,2016年11月1日实施,标准适用于日常生活中佩戴,用于防止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口罩产品。
TAJ 1001—2015《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于2015年12月1日发布,2016年3月1日实施,适用于日常生活中民众佩戴用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1日
检测项:有助于润肠通便检验 检测样品:食品/保健食品 标准: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 年版) 第二部分 十七
检测机构:医药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燃点和开杯闪点 检测样品:化学品物性鉴别 标准: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 GB/T 267-1988
检测机构: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燃点和开杯闪点 检测样品:化学品物性鉴别 标准: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开口杯法) GB/T 267-1988
检测机构:国家石油石化产品检测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厚度 检测样品: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标准:塑料薄膜与薄片厚度的测定 机械测量法 GB/T 6672-2001
检测机构:信息产业专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镉和镉化合物 检测样品:汽车材料 标准:电工制品中特定物质的测定 第5部分: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中镉、铅和铬及金属中镉和铅 IEC 62321-5:2013
检测机构: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镉和镉化合物 检测样品:汽车材料 标准:电工制品中特定物质的测定 第5部分: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聚合物和电子中镉、铅和铬及金属中镉和铅 IEC 62321-5:2013
检测项:无机填料含量 检测样品: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 36246-2018 6.10
检测机构: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更多相关信息>>
检测项: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含量 检测样品:装饰装修材料 标准:色漆和清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3986-2009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