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研究发现可降解塑料在降解过程中易于发生开裂而被破坏

    可降解塑料在外界刺激作用下逐渐破碎为低分子量聚合物链或小分子,这一降解过程的表征长期以来都通过测试塑料的质量和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然而,当塑料在不均匀降解的情况下,这些笼统的表征方法是有误导性的。研究人员探究了一种极端形式的非均匀降解情况:在化学和力的共同作用下,塑料在降解过程中,裂纹因降解而优先发生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在可降解塑料中,裂

    2021/05/0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汽车用Al-Mg-Si合金板材弯曲性能研究

    Al-Mg-Si合金板材具有密度低、耐蚀性好以及可回收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板材料。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不同Mg和Si含量Al-Mg-Si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和弯曲性能,分析了合金在热加工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讨论了合金板材在弯曲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裂纹的起源与扩散。为设计高性能的汽车用Al-Mg-Si合金板材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1/05/0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欧盟新电池法规将于2022年1月1号生效,附新规解读

    欧盟新电池法规:2020年12月10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公布了新电池法规的完整内容,引发国内外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以及电池生产企业的广泛关注。新公布的欧盟电池法规由十三个章节、七十九项条款及十四个附录构成。新法规于2022年1月1号生效后,2006年出台的欧洲电池指令将被废止。

    2021/05/1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塑料中常用的添加剂之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是塑料制品中非常重要的添加剂,是一种起光稳定作用的稳定剂,其主要是借吸收和转化太阳光中具有破坏性的紫外光部分而产生稳定效果。紫外线吸收剂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中,如板材、线缆、管材等厚制品,在很多情况下,塑料薄膜中也会加入紫外线吸收剂,以抑制或延缓紫外光对被防护物品或物质的负面作用。

    2021/05/1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可降解塑料PLA的性能特点,已应用于医用材料、食品等领域

    PLA是最受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生物降解材料之一,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和医用材料是其三大热门应用领域。PLA以天然来源的乳酸为主要原料,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荷明显低于石油基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包装材料。

    2021/05/1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GB24427-2021对各类型电池汞镉铅限值要求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2021年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 24427-2021《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取代GB 24427-2009《碱性及非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中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和GB 24428-2009《锌-氧化银、锌-空气、锌-二氧化锰扣式电池中汞含量的限制要求》。GB 24427-2021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2021/06/04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欧盟AM/FM/DAB/DRM广播声音接收机新标准解读

    EN 303 345-3 V1.1.1和EN 303 345-4 V1.1.1的正式版本于2021年6月份发布,EN 303 345-2 V1.1.1和EN 303 345-5 V1.1.1正式版本的更新版本目前正在准备中,讨论后续增加“Unwanted emissions in the spurious domain(杂散域中的无用发射)”测试项目。

    2021/06/16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不同种类的电容器依据自身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路

    合理的电容器选型可以避免许多质量问题和电路信号问题的出现.有时候,正确的选型甚至比合理的电路设计更重要. 选型因此成为复杂电路系统制造工程的一环必须得到电容器生产厂家和电路设计者的共同重视,这一步骤对双方都非常必要.

    2021/06/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牙科粘合剂技术发展与现状

    粘合剂代的最新突破性进展(第7代iBond)于2002年推出。从那时起,从第4代到第7代,许多有竞争力和创新的粘合剂被开发出来。这些粘合剂绝大多数性能良好,无论是哪一代皆可放心使用。唯一的主要区别是,更高的代提供了更少成分,更少的步骤以及更好的临床可预测性。牙科粘合剂的下一个重大发展,即第8代,将消除这一治疗过程成为一个单独的步骤。剩下的唯一任务是将这

    2021/06/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用植入物表面仿生自吸附涂层的润滑与抑菌性能研究

    本研究采用无规共聚法合成了多巴胺-磷酰胆碱聚合物(DMA-MPC),并利用多巴胺辅助共沉积的方式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构建了仿生自吸附聚合物涂层,获得了兼具增强润滑和抑菌粘附的材料,进而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微观层面研究了细菌与涂层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基于水合斥力的抑菌机理。

    2021/06/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