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FDA预计2022年9月底发布全面实施510K标准模板化格式递交的时间要求

    2021年9月29日,FDA发布了一份指导草案:医疗器械510(k)提交的电子提交模板,该指南草案概述了 eSTAR 在准备电子 510(k) 提交时的结构、格式和使用。该指南草案在 2021 年 11 月 29 日之前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最终定稿后,该指南将要求根据最终指南中确定的相应时间表以电子方式提交 510(k)s。

    2021/12/1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纳米药物晶体技术: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及时雨”

    近年来,随着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广泛应用,涌现了很多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往往具有分子质量大,疏水性强等特点。根据统计,这些化合物中约40%为水难溶性(<10mg/mL)。由于这些药物极低的水中溶解度,使得其在胃肠道中溶出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不仅限制了药物制剂开发和临床试验,还阻碍了具有药物活性新化合物的筛选。因此,如何

    2021/12/1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纳米载银磷酸锆抗菌聚氨酯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聚氨酯是结构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NHCO-)的聚合物的总称,可以通过设计软硬段的比例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大的调整。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高弹性、耐磨性、润滑性、耐疲劳性、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能,被称为“理想的生物材料”。

    2021/12/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仿真湿滑水凝胶器官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在现代生物医学中,与活体器官、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等医疗辅助测试手段相比,组织器官模型能够反映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形态和生理环境,同时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等特点。水凝胶和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匹配度、生物相容性。发展新一代水凝胶基的人体器官模型,模拟组织器官生理环境和界面物质交换,具有多方面优势。

    2021/12/2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太阳跟踪聚光加速老化试验在塑料耐候性领域的应用

    本文重点总结了太阳跟踪聚光加速老化试验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并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太阳跟踪聚光加速老化试验塑料、涂料、光伏材料等大宗高分子材料耐候性及服役寿命预测研究进展,对材料老化失效基本规律和老化机理及老化试验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2022/01/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EggNest:有效减少导管室91%散射辐射

    散射辐射是一种二次辐射,是指在介入性透视过程中,用于成像患者解剖结构的主x射线束在手术室中从患者身体反射而来。在这些环境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在治疗中(如PCI、TAVI等)暴露在散射辐射下,使他们面临更大的长期健康影响风险。越来越多的公布数据显示,尽管使用了标准的x射线屏蔽,但医务人员的癌症、白内障、高血压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率正在升高,这都与这些

    2022/03/07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对其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固体分散体可以有效解决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问题,但是固体分散体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相分离、重结晶等物理稳定性问题。制备工艺是影响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作者从固体分散体微观结构、宏观形态、药物与载体混合程度等角度出发,综述了制备工艺对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期望为固体分散体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与思考。

    2022/03/08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环丙胺不对称碳氢键硼化研究获进展

    光学活性的环丙胺是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药物和农药的基本结构单元,有不同种类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烯胺类化合物的[2+1] 反应和环丙烯的氢(碳)胺化反应。这些底物的反应位点通常需要进行预活化,从而增加冗余的合成步骤和额外的试剂。发展原子和步骤经济的催化不对称方法是该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

    2022/03/0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用洁净室装饰材料的通用要求和使用技术要求

    适用于医疗用途的无尘洁净室,具备特定的洁净室内饰和围护结构、对空气洁净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用房,其室内空气中应具有相应的微粒洁净度和温湿度控制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在洁净室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本文主要介绍医疗洁净室装修的主要材料包括地面、墙体与顶棚装饰材料的技术标准。

    2022/03/25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的裂纹形成机理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AM)以其无与伦比的设计自由度、超高的材料利用率和通过逐点逐层扫描策略带来的巨大的制造灵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该技术在生产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定制结构和优异综合性能的零部件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裂纹等缺陷是增材制造技术面临的关键挑战,制约了增材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2022/04/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