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磷酸酯基对药物成药性的影响

    磷酸基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存在于人体内,它是一类对人体无害的内源性物质,能够帮助药物提高水溶性并向细胞内转运,所以是一个优良的小分子载体。甚至还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理化性质、减少毒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成药性。

    2021/03/0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质量源于设计在美国复杂仿制药监管中的应用

    美国现行的仿制药审评体系是自 1984 年颁布的《Hatch-Waxman 法案》确立的。该法案对仿制药的规定,主要针对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分子药物,并没有将复杂仿制药考虑在内,全球也尚无一致的复杂仿制药监管和评价共识 [1]。美国 FDA 致力于此类仿制药的科学评价研究,倡导将“质量源于设计 (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应用于复杂仿制药监管,监管路径已逐渐明晰。

    2021/10/3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九类偶联药物盘点:特点、研发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定向递送偶联药物领域,一百多年前有人提出魔术子弹概念。魔术子弹类药物可以特异性识别和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随着蛋白质基因工程、化学偶联等技术的持续进步,定向递送偶联药物领域已不仅仅限于抗体偶联药物,具有特异定向作用的结构大多可用作小分子毒素的载体。

    2022/03/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反相色谱流动相PH值怎么选?

    大多数小分子药物是酸性或碱性化合物,它们常常带有各种官能团,如羟基、胺类、磺酸、 吡啶、咪唑等。对于这些可解离化合物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与流动相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正确选择流动相pH在药物反相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中非常关键,可帮助分析人员减少试错时间和物质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022/10/29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2023年,合成生物学或将成为生物制药的焦点

    目前合成生物学已打通微生物细胞工程构造全流程的底层理论与技术,部分企业已实现生物法应用并对部分化学法产品的生产形成替代。不管是在小分子的生产还是蛋白质,多肽以及核酸等成分的制造上面,合成生物学都比传统的方式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或将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2023/02/08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 星魅生物“溶脂针”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著改善的侧腹部比例为63.6%!

    近日消息,天津星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魅生物”)对外披露,其从以色列Raziel Therapeutics公司许可引进的小分子溶脂针JS-001(RZL-012)在美国完成了一项针对侧腹减脂的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临床主要终点。

    2023/02/16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水凝胶“智能”缝合线,不仅能缝合伤口,还能感知炎症并输送治疗药物

    麻省理工学院的Giovanni Traverso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去细胞化的肠组织(De-gut)缝合线的发展,该缝合线能够感知炎症并提供广泛的治疗方法,包括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和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

    2023/05/24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分子影像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升级

    什么是分子影像?分子影像可以做什么?分子成像vs传统成像?分子成像种类,国内外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分子影像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升级

    2019/07/24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小核酸药物中杂质来源

    本文介绍了小核酸药物中杂质来源。

    2024/05/3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国内外VOCs排放标准体系之比较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一般是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汽压较高(标准状态下大于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2015/08/05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