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022年3月25-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在京召开。大会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由政策与市场双驱动转向以市场驱动为主的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27日召开的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李建秋就“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2022/05/13 更新 分类:行业研究 分享

  • 心血管植入材料及器械的研究与进展

    文章探讨了各种心血管植入材料和器械在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如血管支架、药物洗脱球囊、心脏瓣膜、心脏封堵器、人工血管和可注射抗心衰水凝胶。文章指出,新型心血管材料和心血管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案。为寻求更优的治疗方案,文章还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22/05/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镍对提高钢材强度和耐腐蚀性有何关键作用?

    镍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延展性。不锈钢中添加镍,可以增强钢材的耐腐蚀性,可实现强韧、可延展和坚固的焊接,进而确保不锈钢可用于坚固耐用的结构中。类似结构包括由 Renzo Piano设计的意大利新圣乔治大桥。新桥是在旧桥发生灾难性倒塌后建造的。钢筋是确保桥梁耐用性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不锈钢加固,确保新桥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

    2022/06/10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解读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由产品标识和生产标识组成,产品标识是识别注册人/备案人、医疗器械型号规格和包装的唯一代码,是从数据库获取医疗器械相关信息的“关键字”,是唯一标识的必须部分;生产标识包括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信息,包括产品批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等,可与产品标识联合使用,满足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精细化识别和记录的需求。

    2022/07/01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注意事项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2022/07/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2携手analytica China共助中国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2022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以下简称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2)由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 China)倾力打造,将于2022年11月13日-1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2022/07/08 更新 分类:培训会展 分享

  • 颇具潜力的生物活性涂层系统—用于高性能可吸收镁质骨植入物

    镁合金被认为是最适合用于骨折固定植入物的可吸收金属。可吸收镁合金体内应用的主要挑战是它们需要控制的高腐蚀/降解速率。在这篇综述中,提出了一种生物活性涂层来减缓镁合金的腐蚀速度并加速骨折愈合过程。除了涂层之外,通过将镁与发现可促进骨再生的钙、锌、铜和锰合金化,可以使基材本身具有生物活性。

    2022/07/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构建仿生牙周有序双层纳米结构的支架材料

    天然牙周组织具由复杂的矿化与非矿化的有序结构组成,构建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性的牙周复合结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从仿生角度出发,构建仿生牙周有序双层纳米结构的支架材料,从微纳结构、机械性能、因子微环境等多方面模拟了天然牙周组织,可募集并调控自体干细胞多向分化,最终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协同再生。

    2022/07/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中可见微粒的分析及控制方法

    经异物检查和数据推断,注射液中的微粒可认为是药液中的酮咯酸与玻璃瓶中迁移出来的钙反应生成的酮咯酸钙,由于酮咯酸钙的生物活性未知,并不能排除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但此类异物的存在,对注射液使用时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故应在药物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给予重视,若在临床使用时发现可见异物,应立即停止使用。此外,应用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对可见异物进行

    2022/08/1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45.22T,国产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网站消息,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再攀“科技高峰”:其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毫米)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原世界纪录是1999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其混合磁体

    2022/08/15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