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药物活性物质与杂质无需进行第二次检测

    制药行业必须对杂质进行鉴别、测定和归类——由于HPLC紫外检测器中的浓度和条件相差很大,一次测量通常无法检测完所有项目,因此需要进行两次测量:一次用于确定活性物质,另一次用于检测杂质。本文将介绍一种仅需一次测量便可对药物活性成分和杂质完成鉴定的方法。

    2021/08/24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多维度解读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中的耐用性试验

    分析用仪器虽然经过校正,但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如紫外检测器波长允许±1 nm,柱温允许±1 ℃~2 ℃等,分析方法没有规定一定要在验证方法仪器上测定,是所有经过校正合格的仪器上都能适用。耐用性还要发现方法的风险点,为以后日常测定出现异常提供一些参考的信息。

    2022/05/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透明隔热涂料用金属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透明隔热涂料用各类金属氧化物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相较于其他金属氧化物,CsxWO3具有更加优异的可见光透过和近红外光屏蔽性能,且相对环保,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其在紫外光照下的稳定性还需要提升。

    2022/09/1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聚碳酸酯PC的聚合方式研究及市场分析

    PC是几乎无色、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耐热性、抗冲击性,耐弱酸弱碱以及中性油。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C有很高的韧性,但其耐水解性较差,对缺口敏感,耐刮痕性较差,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侵蚀、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会发黄,且不可用于反复经受高压蒸气的制品。

    2022/10/25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20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多项涉及检测、测量方法)

    日前,《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工业互联网平台 质量管理要求》《紫外辐射源的辐射测量方法》《电阻器非线性测量方法》等205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2/11/22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医疗器械还原物质试验及案例分析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很多,其中安全性指标一般需要通过化学表征来验证。对于非可吸收高分子医疗器械通常需要开展溶出物试验,即采用非特异性评价方法对浸提液进行分析,例如常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还原物质、酸碱度、紫外吸光度、蒸发残渣等分析方法。

    2022/12/0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

    利用聚乙烯醇在硼酸介质下与碘生成蓝绿色络合物的性质,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进行测定,建立了可降解聚酯中聚乙烯醇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2024/03/25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 瑞典提议将PFNA和HDDA添加到REACH候选清单中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Kemi)发布的风险管理选择分析(RMOAs)中称应将PFNA和HDDA加入到 REACH法规 的候选清单中。PFNA和HDDA常用于紫外线固化墨水、粘合剂和密封剂中。 Kemi指出PFDA是1B类生殖

    2015/07/15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核磁共振波谱仪工作原理与特点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MagneticResonance,简写为NMR)是材料表征中最有用的一种仪器测试方法,它与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被人们称为四谱,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等

    2017/02/20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

  • 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及谱图表示方法大全

    仪器分析大致可以分为:电化学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质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法等

    2017/11/17 更新 分类:实验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