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检测预警 > 栏目首页

  • 最新《自然·材料​》:水凝胶支架可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再生伤口愈合

    近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Tatiana Segura和Philip Scumpia等人提出了一种通过转变交联多肽的手性来减缓MAP降解从而优化组织生长再生能力的策略。通过将L-氨基酸转变成D-氨基酸,研究发现D-多肽交联的MAP水凝胶(D-MAP)展现出了更加缓慢体外酶降解行为;然而D-MAP在体内却能够加速降解,显著促进组织再生并修复伤口。

    2020/11/1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用于预防骨感染和组织再生的含抗生素片状填充物的3D添加剂复合支架

    本研究以生物磷灰石前驱相磷酸八钙作为模型,发现不同电荷和半径的离子掺杂会在不同程度和相反方向上改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并通过介导材料的表面特性和离子释放协同调控其成骨活性。本研究为理解离子掺杂改性机制和开发生物活性磷酸钙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2021/01/10 更新 分类:法规标准 分享

  • 世界首个3D打印食道支架的技术及材料分析

    食道癌/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癌症,预计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超过了572,000和508,000例,亚洲和非洲最高,其5年生存率更低至14%,如存在转移并接受化疗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更不到1年。约有74%的患者在出现吞咽困难后才就诊,这意味着至少已存在局部的晚期癌症病灶,缺乏早期症状和有效的癌前筛查手段使得食道癌的早期治疗存在很大困难,姑息治疗随之显得极为重要,内镜

    2021/03/01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可降解医用材料的发展与应用,覆盖心脏瓣膜、冠脉支架、药物输送等

    未来可降解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针对特定的生物医学应用来对聚合物进行功能和技术的组合。可降解医用材料的研制要适应下游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需求,研发新一代血管支架、神经修复导管、骨组织人工修复材料等产品,探索瓣膜、肝、肾等组织和类器官的人工构建,积极推动生物3D打印技术的应用。

    2022/06/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天津大学:3D打印仿生上皮/基质双层水凝胶支架用于角膜再生

    角膜是眼前部具有多层结构的透明组织,本文通过数字光固化3D打印技术(DLP)制备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水凝胶,其具有足够力学性能、高透光率、高形状保真度、适宜的溶胀度和降解速率以及优异的细胞相容性,兔前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表明所构建的负载细胞的仿生双层水凝胶支架能够促进上皮愈合和基质再生。

    2022/11/03 更新 分类:热点事件 分享

  • Allay:密网支架用于主动脉夹层置换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为主动脉壁内膜损伤后,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膜并在两层膜之间形成血肿。也称为主动脉内膜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危急病症之一,年自然发病率约1/10万,男性多于女性。如治疗不及时,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

    2022/11/22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江苏省全面完成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医疗器械重点监测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的为期两年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涉及的食道支架、磁共振成像系统、宫内节育器等5个医疗器械品种的重点监测工作已全部顺利

    2017/08/10 更新 分类:其他 分享

  •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3D打印支架、医用敷料等的研究进展

    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LBL)是最近二十年出现的一种借助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例如静电作用、氢键、配位键等)形成自组装多层膜体系的技术。

    2022/12/13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心血管植介入物灭菌工艺验证

    心血管支架、球囊、瓣膜等植介入医疗器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对于此类产品有着严格的无菌要求。主要的灭菌方法有环氧乙烷或者辐照灭菌。

    2019/03/17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

  • 心血管介植入产品灭菌工艺验证

    心血管支架、球囊、瓣膜等植介入医疗器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对于此类产品有着严格的无菌要求。主要的灭菌方法有环氧乙烷或者辐照灭菌。

    2020/01/06 更新 分类:科研开发 分享